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枣乡”徐堡 “畜”势勃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驱车从市区前往北辰区双口镇的徐堡村,全程不到一个小时,便可实现从都市到国家森林乡村的“场景切换”。沿着直通村口的枣强路缓缓而行,大片林地跃入视野,碧空暖阳下,纵横交错的林间小路,恬静祥和的美丽村庄,共同构成一幅冬日乡村美景画卷。
过去一提到徐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徐堡大枣”,那可是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国字号”标志枣,2021年又被市农业农村委认定为“津农精品”品牌。手捧这些“金字招牌”,枣香浓郁、皮薄核小、脆甜多汁的徐堡大枣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枣”,早些年就卖到了12元一斤的好价格,那时每到丰收季,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慕名来徐堡收购,每天进村收购枣子的车辆络绎不绝。
枣农们尝到了甜头,小小的徐堡村也乘势而上,依托村内的枣树种植优势和悠久的枣文化历史,把乡村旅游与农业采摘结合到了一起,探索“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从2015年开始,村里连续多年精心策划举办大枣采摘旅游节,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和各类别出心裁的趣味活动,吸引了京津冀等周边区域的大批游客来到这里体验生态绿色果品采摘的乐趣,在淳朴的乡村风情中体会农村发展变化,赏识文化遗产神韵。“那几年,我们的采摘旅游节办得那叫一个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我们徐堡,也把徐堡大枣推向了更远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乡亲们的增收致富路。”回忆起当时的盛景,徐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培军的脸上写满骄傲。
以大枣为主的果品产业,在那些年成了徐堡村第一大主导产业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依靠单一的品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大枣的采摘期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村里的旅游产业受采摘期影响,只能“昙花一现”。加上枣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市场价格越来越低,村民的收入上不去,徐堡大枣“叫好不叫座”,刚刚欢喜几年的徐堡人又犯了愁。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徐堡大枣的知名度是上去了,可是品种单一、品种老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于是我们拓宽思路,到全国最大的枣圃基地取经,与专家探讨,引进了几十个新品种。” 李培军介绍,2019年,双口镇政府和国家枣研究基地、山西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华北地区枣树推广基地,结合徐堡村乡村振兴战略,精选了120个优质枣树品种,致力于打造徐堡千亩百枣园。引进的新品种基本都是观赏枣,还有几个经济品种,大面积地引进使采摘期可以延长三个月,这样也能促使徐堡的乡村旅游发展更加往深处延伸。
在做好传统果树种植的同时,徐堡村勇于开拓思路、深入挖潜,探索利用林下空间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依托特种养殖来丰富乡村旅游资源,逐步打造新的特色品牌。
2021年春节刚过,徐堡村来了一位“能人”,也迎来了产业振兴的新契机。
北辰区双街镇张湾村的张玉宝从事特种养殖多年,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大王”,他瞅准了双口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林地资源,想在这里建一座特种养殖基地,大干一番事业。他把双口镇转了个遍,经过反复考察,最终相中了徐堡村。在项目的落地过程中,镇、村更是齐发力,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在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镇里、村里都给予了很大帮助,从手续帮办到政策支持,再到宣传推介各个方面,甭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项服务非常周到,让我心里很踏实。”张玉宝告诉记者。
如今已成规模的宝玉特种养殖基地,就坐落在徐堡村碑以西的经济林内。走进这座占地108亩的养殖基地,仿佛来到了一座“动物乐园”:500多只身高近2米的非洲鸵鸟在林间或簇拥休憩、或自由奔跑,十分悠闲惬意,见到有人造访,它们显得格外兴奋,都伸长了脖子、忽闪着大眼睛张望,有的雄性鸵鸟则不停摆动起尾羽,跳着欢快的“迎宾舞”。寻着呦呦鹿鸣声,只见不远处的鹿舍里,50多只梅花鹿正在悠闲地散步觅食,它们见到人便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靠近,阳光下像是一群林间精灵。
“鸵鸟浑身都是宝,羽毛、皮、肉、蛋的经济价值都比较高,而且它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抗病力也强,养殖起来经济效益见效快,平均一年即可出栏销售。”张玉宝介绍说,“梅花鹿的抗病能力也强,食物以草本植物、树叶、农作物秸秆为主。与牛羊养殖相比,梅花鹿养殖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饲草料成本也可以降低1/3左右。而且鹿茸又是名贵药材,最近几年的价格也比较理想。”
鹿舍旁的一间暖房内,则住着3000多只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鸡——芦丁鸡。一只只娇小有趣、色彩斑斓、活泼好动的成年芦丁鸡,看上去只有刚孵化出的普通雏鸡一般大小,笼子里一枚枚淡青色的蛋,也比鹌鹑蛋更加小巧可爱。“芦丁鸡年产蛋量高,单只年产蛋量在200枚左右。雏鸡一周后就能长出翅羽,四五周后与成年鸡体积大小差不多,60天左右就能产蛋了。” 别看这芦丁鸡蛋个儿小,营养价值可是颇高,蛋黄中富含胆固醇、卵磷脂、甘油三酯、卵黄素、芦丁等营养物质,对高血压、心脏病有食疗作用。“目前养殖效益可观,每枚芦丁鸡蛋市场价可以卖到1元左右,养殖前景非常好。”
在为基地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徐堡村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努力用好特种养殖基地这个优势产业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徐堡村目前与特种养殖基地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一方面积极探索“养殖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入股经营、合作养殖、饲料供给等方式,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引导村里前期引进的“刘建强雕塑工作室”与养殖基地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鸵鸟蛋彩绘、雕刻,提高其经济价值,为村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的艺术体验,进一步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人勤春来早。春节假期的脚步还未走远,徐堡村内外已隐隐萌发出春的生机。对于新的一年,李培军满怀期待:“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实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并且强调要做优做强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我们听了倍感振奋。目前来看,特种养殖这条路是走对了,一切努力见行动,我们对村里未来的发展有信心!”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