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相机博物馆里有跨越百年的历史,拿出了80台珍藏老相机的他更希望年轻人爱上摄影
时间 : 2023-06-13 15:02:47   来源 : 周到上海

星光摄影器材城在上海滩赫赫有名,在B区的一楼还藏着一家“相机博物馆”,展出着跨越了百年历史的130多台珍贵相机。这其中的80台老相机,1922年的Ica依卡135/1、老上海大家闺秀爱玩的贝贝盒式小孔成像相机、稀有的康特弗莱克斯135双反等,均来自著名摄影家任洪良的收藏。担任上海摄影业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星光文化艺术总监的他,如今已经将自己的这些珍藏全部给到了博物馆,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通过参观爱上摄影。

这里有人类登月同款相机

一走进相机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好几台瑞典的哈苏相机。其中一台生产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的500C,和人类登月时在月球上拍照用的相机,都是出自哈苏最经典的500系列。


(资料图片)

500C是哈苏500系列的首款产品,1962年就被宇航员作为拍摄工具带上了太空。而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一台哈苏HDC相机跟随并记录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它就是在哈苏 500系列500EL 的基础上改造的,可以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气候环境。后来由于返航对重量有着非常严苛的限制,所以这台相机被留在了月球。

老上海的大家闺秀玩什么相机?这个在相机博物馆里也能找到,ByBy Box(贝贝盒式)54/18E是1931年到1934年间德国生产的小孔成像相机,小巧可爱的造型是大户人家小姐们的最爱。

双反古董相机,也是这里重要的藏品。像康特弗莱克斯双镜头反光相机,有一个霸气的中文名字、被上海人称作“万吨水压机”。

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唯一的135双镜头相机,由于内部结构和工艺都极为复杂,而且故障率高,生产了没多少台就已停产了,所以在二手市场上存量很少,因此弥足珍贵。

上海爷叔拿出自己的珍藏

1887年,一位叫做万国安的老板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名为“万金记”旧货店,做的是海员们带进来的二手洋货生意,其中绝大部分就是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万金记”更名为“新光光学仪器商店”; 1992年,再度更名为“新光照相器材商店”;1997年以新光照相器材商店为基础成立了“星光摄影器材城”。

百年老字号和百年相机的交集,让星光摄影器材城有了设立一家相机博物馆的想法。上海摄影业行业协会执行会长、星光文化艺术总监任洪良介绍说,“以前大家到星光来是买相机,我们现在的口号是‘到星光来玩相机’,以文促消,所以很注重摄影文化建设和推广。”

而任洪良自己就一位专门收藏老相机的行家,“老相机的牌子和品种太多了,你不可能全都去收集。我最喜欢蔡司系列的相机,所以就只收藏这个牌子,最多的时候有100台。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基本的型号我都收齐了。那些重复的和品相不好的,都被我淘汰了,最后留下了80台。”

如今,任洪良已经将自己珍藏的这全部80台老相机都给到了博物馆。他笑着说道:“我以前是拼命收,现在想想要是以后去了养老院的话,它们就变成废铜烂铁了。卖掉的话肯定不舍得,毕竟这么多心血。索性就拿出来给大家看,放在家里自己看没有意思。”

摄影家收藏看重相机性能

“有些人只是收藏,越贵越好,不会拿来拍,我和别人的区别就在这里。即使我没用过的,也能过说得出里面光学结构的道理。”作为一名摄影家,任洪良收藏老相机更看重的是相机的性能和实用性。

所以,除少部分真的是无法使用,任洪良收藏的这80台老相机,他大部分都自己拿来拍过照片,包括了那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古董相机。

任洪良当年被“种草”蔡司6X9那款相机,就是因为他有一次和摄影家简庆福去黄山拍摄,“我看他相机是从口袋里摸出来的,折叠式,又轻巧、质量又好,而且画幅大,就心心念念自己去弄了一台。”

他收藏的德国禄莱120双反也是如此。这款相机设计精巧、制造工艺精湛、拥有优异的光学和机械特性,而且最大的优势就是可靠性高。“这是当年一流摄影记者的标配。拍出来的照片好,耐用不容易坏。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上拍照的就是用这款相机。”任洪良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谈到自己和摄影、和相机结缘,任洪良说是源于小学四年级时,舅舅买的一台上海牌582型照相机,“他自己平时也不用,所以我就经常借来拍。学校春游的时候,我给每个人拍一张照片,连老师都叫我帮他们拍。现在同学聚会时,还会有不少人和我说,自己人生第一张照片是我拍的。”

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摄影

相机博物馆去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很多喜欢老相机的人会经常来这里参观,“大多数是年纪大的人,有的是自己四五十前年用过同款的相机,有的是家里有老人留下的旧货,看到一样型号的,他们都会感到很有意思。”

任洪良也坦言,玩摄影的主体人群全世界都一样,核心就是的60岁上下,“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他们有时间、有一定财富积累,体力也还行。而且现在60后的文化层次普遍都比较高,对文化的需求也高,摄影正好和他们很契合。”

从小喜欢上摄影的任洪良也已到了古稀之年,不过他依旧活跃在摄影界,肩负着摄影文化推广的重任。正因为如此,设立相机博物馆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旨在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摄影文化,“我们的摄影文化要继续发展,就需要在年轻人身上有传承。”

所以相机博物馆被放在了星光摄影器材城B区一楼的星光色谷影像生活馆里。这里除了博物馆,还有一家充满了“二次元”元素的咖啡馆,里面甚至引进了线下的电竞赛事。

据介绍,年轻人还可以以相机博物馆为载体,在这里玩谍战剧游:换上颇有年代感的服装,“穿越”到抗战时期的隐蔽战线,潜入敌营斗智斗勇,了解间谍相机的使用方法、体验蓝晒制作步骤、破译隐藏在“照片”中的核心情报。

相机博物馆里的流动展览场地,周末还经常会有中小学生艺术作品的展示,充满童趣的展品和周围橱窗里历史厚重感的老相机相映成趣。

这些多元化的内容就是为了“圈粉”年轻人,让他们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摄影文化。

“放暑假的时候这里会很热闹,我们给他们看关于摄影历史发展的纪录片,让他们体验照片拍摄、打印,还有做镜框。”就像任洪良说的,“年轻人到我们这里参观游玩,就有可能喜欢上摄影,成为摄影文化的传承者。”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